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云南文山广南壮族山歌6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

    信息发布者:王路思
    2017-09-16 21:43:58   转载

    富宁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,南与越南河江省接壤,东部和北部分别与广西百色右江、西林、田林、那坡、靖西五县(区)毗邻,西与文山州的广南、麻栗坡两县相连,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,国道323线贯穿县境,是云南通往广西、广东等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。323国道和正在建设中的衡昆高速公贯穿全境,是云南通往广西、广东等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。辖15个乡(镇)、145个村(居)委会,总人口39.1万;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,其中山区面积占96%。

      云南文山广南壮族山歌6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,

      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、州党委关于保增长、扩内需、调结构的一系列决策部署,迎难而上,攻坚克难,经济呈现出“困难中开局、逆境中奋进、增速逐步回升、总体趋向好转”的态势。在国际金融危机及百年一遇的背景下,、国务院和省、州党委继续以扩大内需、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实施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,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,该县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,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4项主要指标均稳步增长,总体而言,上半年全县经济发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。

      一是投资增长快。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832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58.1%,比全州的30.9%还高出26.7个百分点。值得一提的是,上半年,发改系统争取的项目资金达7854万元,位居全州第二,与位居第一的广南县相差不足100万元。二是消费增势强。随着国家扩大消费需求各项政策以及家电、汽车、农机下乡补贴活动的进一步开展,城乡消费市场日趋活跃,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55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19.2%。三是财政运行好。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4744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12.1%,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428万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11.9%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691万元,同比增长22.1%,主要用于教育部门绩效工资、抗旱救灾、低收群体生活保障等支出,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。四是居民收入稳。全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达7433元,比去年同期增收701元,增长10.4%,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,增收670元,增长10.4%,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097元,比去年同期增加120元,增长12.2%。综合来看,上半年我县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步回暖走出低谷,这是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、政协的大力支持下,县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、州各项政策,齐心协力、攻坚克难、积极应对危机、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,这个结果必将为下半年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平稳发展打下的基础。

      富宁县

      富宁境内大小河流纵横交错,溶洞岩石星罗棋面,有神奇如画的驮娘江国家A风景名胜区、剥隘库区风光、者桑原始森林、归朝土司遗址、归朝田园风光、谷拉大峡谷、里达鸟王山、睦伦溶洞群、田蓬边境异国风光等景观,史称“滇之胜景”、“粤地风光”,旅游开发潜力大。还有壮族陇端节、苗族花山、芦笙节、瑶族盘王节、彝族跳宫节等丰富的传统节日,这些民风民俗都保存着原生态特色,特别是2006年该县发现的“中国壮族坡芽歌书”被专家称为“壮族男女爱情密码”,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瑰宝之一。县境内居住着汉、壮、苗、瑶、彝、仡佬等6种民族,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6.27%,仅壮族就占55.92%,设在富宁的文山州壮剧团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壮剧团之一。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“柔情”文化,历史上就享有“歌舞海洋”的美称,壮族的“土戏”、坡芽歌书、苗族的“芦笙舞”、瑶族的“铜铃舞”、彝族的“铜鼓舞”、仡佬族的“弦子舞”等民族文化世代相传,是当代名扬中外的《铜鼓舞》的发源地,又是誉满全国的壮剧《螺蛳姑娘》的故乡。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,主要有壮族的“风流街”、苗族的“踩花山”、瑶族的“盘王节”、彝族的“跳宫节”等。教、建筑、饮食、歌舞、服饰、戏剧、礼仪、礼俗等诸多民族文化,均保存着原生态的风格和特色,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。

      富宁古为句町县地,西汉隶牂牁郡,蜀汉以后隶兴古郡,北周废。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地,唐前期为僚子部,隶岭南道,后为黔中道地。宋初属邕州,皇祜五年(1053年)后为特磨道地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境内置富州、安宁、罗佐三州,属广南西宣抚司。明初,安宁、罗佐并入富州,属广南府,洪武十七年(1384年)建富州城,治所在普厅(今县城),崇祯中州治所移驻皈朝(今归朝镇驻地),仍称富州,又称土富州。清乾隆三十六年(1771年)设广南府分防普厅塘经历,驻普厅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改土归流。二十八年(1902年)州治所从皈朝移驻普厅,称富州厅抚彝府,同时改普厅塘经历为巡检,移驻剥隘(今剥隘镇驻地),仍为广南府。1912年改为富州县,属云南蒙自道。1937年,以古富州、安宁州各取一字组合命名富宁县,属云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。建国后,仍称富宁县,1960年属文山专署,1958年改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至今。

      富宁县市镇建设的基本思是:以县城为核心,以沿交通干线为骨架,以中心小城镇为基础,重点建设富宁县城、归朝、剥隘、田蓬带动周边乡镇建设,大力培植支助产业,走市场化道....剥隘七醋具有悠久的历史,早在明末清初就畅销东南沿海一带。其制作选料精良,生产工艺独特,水质优良,具有味道浓烈、酸而不涩、绵甜爽口、久存不坏的特点,为国内其他醋品所不及。

      驮娘江风景区

      驮娘江于2000年9月被评为省级自然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。驮娘江景区是一个集壮乡田园风光、带雨林气候和熔岩河谷地貌独特景观为一体的一个自然区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560万元,增长33.8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488万元,增长10.7%;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12022万元,增长25.1%;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93万元

      新石器时代,富宁就有人类繁衍生息。随着社会、、经济、文化的发展,形成了民族共同体。壮族为土著民族,汉、瑶、苗、彝等民族随势入居,前后不一。“十五”期间,富宁县将以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揽全局,高举理论伟大旗帜,全面贯彻“”重要思想,科学的发展观,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“绿色经济强省”....富宁古为句町县地,西汉隶牂牁郡,蜀汉以后隶兴古郡,北周废。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地,唐前期为僚子部,隶岭南道,后为黔中道地。

      2000年,富宁县辖5个镇、10个乡:新华镇、里达镇、皈朝镇、剥隘镇、田蓬镇、睦伦乡、花甲乡、那能乡、谷拉乡、者桑乡、洞波瑶族乡、木央乡、阿用乡、板仑乡、郎恒乡。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:全县总人口382913人,其中各乡镇人口(人):新华镇47125、归朝镇39262、剥隘镇20288、里达镇21027、田蓬镇32961、板仑乡24738、谷拉乡24091、者桑乡14740、那能乡18303、洞波瑶族乡36014、阿用乡17323、花甲乡21566、睦伦乡17814、木央乡29042、郎恒乡18619。现在有彝族、白族、傣族、壮族、苗族、回族、傈僳族、拉祜族、佤族、纳西族、瑶族、藏族、景颇族、布朗族、布依族、阿昌族、哈尼族、锡伯族、普米族、蒙古族、怒族、基诺族、德昂族、水族、满族、独龙族等民族分布。

      富宁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,是骆越人栖身繁衍之地。秦时属句町部族,宋朝属特摩道隶邕州,元朝在富宁境内设置富州、安宁州、罗佐州,明朝将安宁、罗佐二州并入富州,1912年设置为富州县,1936年改为富宁县至今。在20世纪30年代,、逸等家领导的红七军开辟了以富宁七村九弄为中心、覆盖滇黔桂3省28县的根据地,成为云南省创建时间最早、斗争范围最大、时间最长的红色根据地。这里曾是、逸等老一辈家创立的右江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,1997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一类老区县。这里物华天宝、人杰地灵、土地肥沃、山川秀美、气候宜人,因盛产八角,被誉为“中国八角之乡”。

      富宁县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的出海通道和对外“桥头堡”,东部和北部与广西右江、那坡5县区相邻,西与文山州广南、麻票坡两县相连,南与越南河江同文、苗旺两县接壤,处在两国三省九县结合部;县城距百色火车站175公里,距防城港490公里,北海港630公里;距中越边境70公里,国境线长75公里,边陲重镇田蓬镇属国家二类省级边境贸易口岸。富宁自然资源较为丰富,全县热区土地面积占65%;年平均气温19.3℃,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,年均日照1804小时,属南带季风气候,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,尤其盛产八角,总面积达32万亩,质量居全国第一,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特产经济委员会命名为“中国八角之乡”。水能理论蕴藏量24万千瓦,可开发21万千瓦。已初步探明有金、煤、铁、锰等20多个矿种,其中褐煤储量超亿吨,金矿储量达29吨。

      富宁县卫星地图

      ,发扬“团结实干促发展,创新高效争一流”的富宁,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、云南参与中国一东盟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历史机遇,充分发挥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,突出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结构高速、扩大对外三大重点,培育林、畜、矿、电四大支柱产业,作好构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、大通道绿色经济带建设、扶贫开发、招商引资、劳务输出五篇文章,推动了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。2004年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7100万元,同比增长13.3%;固定资产投资39820万元,同比增长50%;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38收入万元,同比增长24.9%;农民人均纯收入1146元,同比增长10%。以水、电、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村村通、村村通电的目标基本实现,着力打造“山水园林城市”,县城规模从1998年的1.5平方公里扩大到4平方公里,展现了“云南东大门”的良好形象。

      富宁县普阳瀑布

      云南文山广南壮族山歌于富宁县木央乡普阳村,距县城44公里,在南利河上游。瀑布两侧,峭壁如削,怪石睁峙。山上林木葱笼,野花烂漫,清香溢于幽谷。瀑布落差96米,宽20余米,瀑布上依悬崖,下临绝涧,直泻而下,如洪波决堤,似匹练悬空,水石相搏,雪花四溅,声闻数里。阳光照射,宛如七色彩虹,其声其景,蔚为壮观。

      富宁境内居住着汉、壮、苗、瑶、彝、仡佬6等种主体民族,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6.4%,仅壮族就占54%。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“柔情”文化,古老神秘的彝族铜鼓舞、雄浑粗犷的盘王歌舞、精湛细腻的苗族芦笙舞独具特色,尤其是壮剧源远流长,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壮剧繁衍地之一。

      富宁县驮娘江风光

      错,溶洞岩石星罗棋面,有神奇如画的驮娘江国家A风景名胜区、者桑热带原始森林、归朝田园风光、里达鸟王山、睦伦溶洞群、田蓬边境异国风光,史称“滇之胜景”、“粤地风光”,旅游开发潜力大。

      壮家人说:“山歌是第一个媒人。”此话一点不假。壮族男女青年从认识到完婚,都在山歌中进行。有人戏为“山歌婚姻”。素昧平生和男女青年,他们用山歌结识,传情:男:“初相会,难称呼,妹在哪个山头住?无可曾识妹屋?”女:“初相会,我俩歌友来称呼。妹在白云山顶住。无晴(情)相见也模糊!”风吹马尾千条线,高机打布万条纱,不知哥你叫什么,不知何处是你家?”……

      订婚时,双方交换庚书,商定完婚日期。婚期到了,男方邀请几位女歌手(须是姑娘)去接新娘。女方也按对等人数请几位女歌手送新娘。迎队伍一到,立即遇到女方歌手的挑战。先在饭桌上对唱,饭后,有些小伙子也参加进去,大家一直唱到第二天早晨。

      2003年,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2.5亿元,是1952年783万元的158.6倍,1978年4944万元的24.3倍;社会商品零售额5.2亿元,是1978年1773万元的28.3倍;财政收入5768万元,地方财政收入3393万元,比1952年增长90倍,比1978年增长13.4倍;农民人均纯收入861元,比1978年增长25.1倍;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0.2亿元,比1978年3953万元增长24.8倍。近几年,抓特色产业林、畜、矿、电4个支住产业,2003年实现增加值2.7亿元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.5%。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。

      解放初期农业多为传统作物,稻谷平均亩产175公斤,玉米平均亩产79公斤。1958年后,逐步引进推广良种,从粗放经营向合理密植栽培技术转变。尤其是以来,农业发展以科技为动力、以杂交稻推广为突破口,实施了“杂交水稻、杂交玉米”和“种子工程”,狠抓粮食综合示范区和冬季农业开发,提高复种指数,基本实现粮食自给有余。2003年底,全县有耕地面积38.37亩,人均耕地面积1.1亩,粮食总产量达到11402.6万公斤。2003年建成“两杂”种子生产1500亩,年产籽种30万公斤;推广水稻良种12.96万亩,水稻旱育稀植7.6万亩,其中抛摆秧1.55万亩,稻田养鱼2000亩,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应用12.4万亩;全县粮食总产量1.14亿公斤,比1952年增长3.1倍,比1978年增长O.9倍;农业总产值60056万元(当年价),比1952年增80倍,比1978年增11.5倍。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,以市场为导向,推进产业结构调整。2003年完成小春和冬季农业开发14万亩,培育出彩色甜椒、冬马铃薯、优质油菜、南洋椒、樱桃番茄、夏秋蔬菜、肉姜、油料等特色产业4.4万亩,油料3.7万亩,甘蔗2.2万亩,使全县经济作植面积达13.4万亩,粮经比例由1995年的92:8调整为79:21。

      主要发展八角,2000年八角总面积达23万亩,产量200万公斤,实现产值4050万元,占林业产值的61.1%,税收120万元,农民获得收入4000多万元;巨尾桉、相思树速生丰产林种植面积3.3万亩,甜竹1.82万亩,热区水果9578亩,肉桂3853亩,茶叶1.88万亩,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后续财源,全县林业产值3.25亿元,比1978年增4.8%。

      大力发展养牛,重点发展养猪。2003年大牲畜存栏24.6万头,比上年同期增1.9%,出栏5.13万头,同比增长9.6%,生猪存栏32.06万头,同比增长5.4%,出栏18.46万头,同比增长9.1%,羊存栏1.08万只,同比增长34.7%,出栏0.53万只,增长19.8%,家禽丰栏134.95万只,同比增长2.7%,出栏158.35万只,同比增长13.7%;在9个乡(镇)设立冻精改良站25个,建成8个畜牧交易市场,促进了市场交易,大牲畜和生猪出栏率明显提高;肉类总产量2.24万吨;畜牧产值达2.11亿元,比2003年增长18.4%。全县乡镇企业发展迅速,2003年总收入达14.8亿元,总产值达12.7亿元。

      2004年上半年,全县工业产值达3.863亿元,比1978年增长74.7倍,其中,轻工业完成1.32亿元,占34.2%,重工业完成2.54亿元,占65.8%。以生物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发展迅速,培植出了一批地方特优产品。以三七加工为主的富宁金泰得三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,年生产“双富”牌三七总甙片剂8000万片,2004年上半年该公司总产值达0.32亿元,销售收入1829万元,实现税利424万元,利润总额134万元,被国家农业部等8个部委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“农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”,主要产品三七皂总甙荣获云南省名牌产品称号。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,公司获得进出口经营权,在全国30个省(市)设建了办事处营销点,并赢得了美国国家药物与食品管理局的认可,为“双富”牌三七总甙系列产品通向欧美市场打下了基础,2003年被昆药集团收购,公司效益不断提高,实力不断增强,已成功上市。剥隘七醋厂的七醋系列产品,是文山州地方名特优质金产品,在云南、广西乃至东南亚等地倍受消费者喜爱。富宁天星香惠厂生产加工的八角精、茴香脑、茴香油、烘干八角等四大系列12个产品,畅销昆明、广东、上海、天津等地。云南富宁金皇后酒业总公司生产的真酒系列产品,先后获得“首届中国消费者信得过畅销产品金”。

      主要有黄金、煤、铜、镍、锑、铁、钛、锰、铅、锌等。2003年共生产黄金625公斤。其他矿种293.95万吨,实现矿业产值19533.67万元,比1985年的164万元增119倍,实现税收1378.239万元,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。

      充分利用与越南接壤,边境线长75公里的地缘优势,加强国家二类省级口岸一田蓬镇的建设,开展对越贸易。2004年上半年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4936万元,比2003年同期增长11.27%,占年计划9870万元的50.01%,其中进口额2208万元,出口额2728万元,实现了较大顺差;互市贸易已成为边境一线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。

      发挥地处三省十县结合部的地区优势和丰富的矿产、水电开发、热区等优势,以促开发,先后引进印尼集团、凯森集团、永富水电开发公司等,建设速生丰产林、谷拉天生桥电站、那林电站、阿用那柳电站、洞波坡岭电站等一批重点企业。2003年以来,累计洽谈项目19项,协议(合同)总投资12.1亿元,实际到位资金111.89万美元,1.76亿元人民币。外来资金、技术的注入,增添了县域特色经济的活力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